接下来要阐述的就是如何通过一些现有的理论和方法来考察系统中可以提高的性能点,将这些“东一点、西一块”的东西总结归纳起来,形成一个体系,用这个体系指导我们更好地对服务端性能进行优化
本节着重介绍“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指标定义及加工计算”。在解决了数据问题后,大家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产出自己想要的性能报表,用于分析监控
看过Steve Souders所著的《高性能网站建设指南》这本经典性能优化书籍的人,应该都非常熟悉YSlow性能检测插件,它以Firefox插件的形式,几乎成为了所有前端开发人员的标配工具。
如果你的网站也是面向海外用户的,你肯定会和 Google 有很多的交集,特别是在 Google SEO的流量导流优化方面。 通常对于一个处在发展早期的网站来说,尤其是跨境服务网站,都会非常依赖从 Google SEO渠道获取的所谓免费流量导流。
通过前面的章节,想必大家已经熟悉了页面性能的几大要素,以及如何利用工具或者自建系统进行页面的性能分析。本章为大家介绍两个典型的优化实例
页面加载完成又称为PageLoad,顾名思义,即页面相关资源(CSS样式文件、JS脚本文件、图片等)全部加载完成的时间。当这个时间点被触发时,意味着当前页面对于用户来说是可以进行安全交互的
首屏,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第一个屏幕”,而首屏时间即代表页面在“第一个屏幕”中的内容完全展示出来的时间。图1-6和图1-7这两张页面加载过程的视频截图,可以很形象地反映页面从白屏到开始渲染(StartRender),再到首屏内容完全展示的过程。
简单理解,即用户打开浏览器输入网站的URL后,从屏幕空白到第一个画面出来的时间,这个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决定网站页面给用户的第一印象。
到目前为止,用户体验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囊括了从硬件到软件的诸多极致体验设计。而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苹果”手机了,从视觉、交互等细节上的设计,都能感受到“苹果”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并且好的用户体验能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为产品加分,也切切实实带来了好的口碑。